高检: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典型案例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时间:2020-05-29
外出回家的李某某与杨某某(与李某某系同居关系)发现钟某某在偷玩手机,二人便用抽打、罚跪、浇冷水等方式体罚钟某某,直至钟某某出现身体不支状况。
(一)基本案情
自2019年11月起,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因其女儿钟某某(女,10岁)贪玩,常以打骂罚跪手段体罚钟某某。2020年2月6日上午,李某某安排钟某某在家写作业。13时许,外出回家的李某某与杨某某(与李某某系同居关系)发现钟某某在偷玩手机,二人便用抽打、罚跪、浇冷水等方式体罚钟某某,直至钟某某出现身体不支状况。后李某某、杨某某发现钟某某已出现无法下咽且有牙关紧咬的情况,李某某意识到事态严重而拨打120急救电话,后医生接诊时发现钟某某伤情疑似人为所致,李某某对其致伤原因有意隐瞒,遂履行强制报告职责果断报警,本案由此案发。
2020年2月8日,民警接到报警后及时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杨某某控制。次日,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铁西分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李某某、杨某某刑事拘留。2020年3月16日,新乡市卫滨区人民检察院对二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2020年5月13日,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至卫滨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现该案正在办理中。
(二)发现处置
1、强制报告为及时破案创造前提条件。2020年2月8日14时24分,赶到现场的医生发现钟某某已无生命体征。在接诊问询过程中,李某某谎称孩子贪玩没有吃饭而摔倒不起,但医生警觉地发觉孩子时值寒冬未穿外衣,体表伤情似是人为所致,遂严格按照河南省新乡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若干规定(试行)》要求,履行强制报告职责果断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将李某某、杨某某控制,后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正是接诊医生积极履行强制报告职责,及时揭露犯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类案件的发现难问题。
2、强制报告为有力控罪奠定证据基础。该案在审查逮捕中,犯罪嫌疑人杨某某辩称案发时不在现场没有参与犯罪,检察机关运用公安机关调取的监控视频和现场勘验报告等证据,有力揭穿了犯罪嫌疑人的谎言。同时,检察机关根据报案医生翔实的证言内容,厘清了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的种种表现,客观驳斥了嫌疑人坚称具备自首情节的辩解。接到报告次日,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李某某、杨某某刑事拘留。正是因为本案报案及时,为公安机关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勘验、调取相关监控视频等侦查活动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检察机关及时介入侦查,为全面客观收集证据提出意见建议。
3、强制报告为密织保护网发挥关键作用。2019年9月,河南省检察机关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包括强制报告制度在内的系列规范性文件。本案接诊医生能够积极履行强制报告职责,恰是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的具体体现。为使强制报告制度在基层、一线落实落地,河南省检察机关以构建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中心为契机,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广泛宣传发动,使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树立起报告意识;以法治进校园“百千万工程”专项活动、派设法治副校长为抓手,使强制报告制度在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内深入人心;以开通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区为切口,与政法机关、行政部门和社会机构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及时接受未成年人刑事申诉、控告和司法救助线索,密织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安全网。
(三)典型意义
本案是医务人员基于强制报告制度果断报案的监护侵害案件。正是因为强制报告制度确立并被广大医务人员所认同,使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能够及时案发,从而为第一时间收集、固定关键证据创造了条件,也为破解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现难、取证难、指控难等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更为司法机关通过办案推动形成上下一体、协作联动、及时有效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格局奠定了制度基础。